2017年10月20日

英國身障舞蹈家克萊兒.康寧漢《給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 本文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298期


  • 1977年生於蘇格蘭基爾馬諾克鎮。
  • 從小骨質疏鬆,並患有多發性關節攣縮症,14歲時由於腳踏車意外而開始依靠手杖行動。
  • 曾在音樂劇團Sounds of Progress中擔任聲樂表演者,以及在Blue Eyed Soul舞團中擔任空中特技舞者。
  • 遇到美國編舞家Jess Curtis之後,開始以自身獨特的身體語彙來述說自己的作品。
  • 曾入選英國2010年50位最受矚目女性藝術家;2015年倫敦南岸藝術中心世界女性劇場節駐村藝術家。
二○一二年,為了呼應倫敦奧運會與帕運會(Paralympic Games,或稱身心障礙奧運會),倫敦南岸藝術中心(Southbank Centre)發起了一系列名為“Unlimited”的身心障礙表演藝術創作計畫,其中一支以洛氏拐(或俗稱手杖) 為概念核心的舞蹈作品《12》,演出後令觀眾及媒體大為驚豔,它的編創者是英國備受矚目的障礙藝術家、使用手杖超過廿個年頭的克萊兒.康寧漢(Claire Cunningham)。

2017年9月21日

巴西編舞家黛博拉.寇克《VERO》

※ 本文之精華版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297期


  • 1960年生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第一代卡里奧卡(註1),父親是小提琴家、指揮家、與音樂老師。彈鋼琴與打排球是寇克童年的主要色彩。
  • 16歲的寇克才開始下定決心跳舞,除了芭蕾以外,更涉獵爵士舞與踢踏舞,但上了大學又選擇主修心理學,因為父母擔心舞蹈無法養活寇克。
  • 24歲時遇到巴西知名電影女星蒂娜・斯菲特 (Dina Sfat),讓寇克開始了以電影或戲劇的動作指導(註2)身分投入舞蹈編創的生涯。巴西業界的動作指導一職即是此時期由寇克所開創。
  • 33歲(1993年)時寇克和幾位學生共同編創了作品Vulcão,於舞蹈新人展演會上發表並大受好評,寇克順勢成立了舞團,並和里約市立劇院敲定隔年公演檔期。黛博拉寇克舞團從此風舉雲搖。
  • 2001年以作品Mix獲得英國勞倫斯奧利維獎的舞蹈成就獎,成為該獎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巴西劇場人。
  • 2004年成立舞蹈學校 Centro de Movimento Deborah Colker。
  • 2006年史無前例地受國際足總FIFA邀請合作,為該年的德國世足賽創作舞蹈作品Maracanã,後成為寇克舞團的定目作品Dínamo
  • 2009年成為首位受邀幫太陽馬戲團創作作品的女性編舞家。
  • 2016年受邀為里約奧運開幕式編創。
  • 愛狗。早期在兒童電視台擔任動作指導時,曾幫狗角色設計動作。曾讓自己的愛犬在作品當中獻聲演出。2017最新作品名為Cão Sem Plumas,意為「沒有羽毛的狗」,七月於里約首演。

2017年1月8日

荷蘭舞蹈劇場《激膚》X《揮別》X《停格》

※ 本文之1800字精華版獲刊載於《PAR表演藝術雜誌》289期

近梵谷博物館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劇院 Stadsschouwburg Amsterdam 傍晚演出前的熙來攘往
相較於阿姆斯特丹以前衛與自由而在國際上享負盛名,荷蘭的海牙對國人而言則較為陌生,其實,海牙是聯合國國際法庭、荷蘭皇室、及荷蘭中央政府所在,不僅是實質上的政治中心,更因聚集在市政廣場附近的皇家音樂學院、海牙愛樂樂團、與重量級的荷蘭舞蹈劇場(Netherlands Dans Theater, NDT) 而成為荷蘭的文藝中心與世界舞壇的重鎮。1959年自荷蘭國家芭蕾分離之後,NDT 即以前衛、大膽、非傳統的芭蕾美學獨樹一幟,而在七、八零年代由尤里.季利安 (Jiri Kylian) 擔任藝術總監時期,更是確立了荷蘭舞蹈劇場的頂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