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

海之角。天之涯。愛劇場人一生必遊:米納克劇院

這幾年在英國看戲,跑遍了倫敦大大小小的劇院,也見識過了愛丁堡各種莫名其妙都可以表演的角落。若問我最喜歡哪裡,可能還是會想到那些大型藝文中心,例如視野佳、沙發舒服、對會員又相當禮遇的巴比肯劇院,應該就會是我的答案。但自從去年在偶然的情況下,得知衛報的劇評家 Lyn Gardner 最喜歡的劇場竟然不是在倫敦、愛丁堡等文藝劇場大城市,而是在康沃爾郡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叫作 Minack Theatre 的小劇場。我好奇心陡升,一查之後驚為天人!是一座面對大西洋海邊斷崖上鑿出來的露天劇場啊!任何人看到這麼漂亮的照片,都會立刻想要訂票去看戲吧!

photo by Adam Woolfitt
photo by Felix Clay

2012年4月4日

Matilda

2012.01.11 at Cambridge Theatre
a musical by 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好一陣子沒有寫音樂劇的文章了,並不是因為倫敦沒有新的製作,也不是因為我都偷偷裝文青跑去看現代舞,而是因為這幾年的音樂劇我看來看去都沒有特別想要推薦的好製作。像是去年初廣告打很大的夢工廠音樂劇《史瑞克》,看完後令我相當失望,於是寫作的排程自然就被打到低優序的後段班了,等哪天我超無聊或心情超差才會來寫它吧!原本我對這齣 RSC 睽違多年的音樂劇製作《Matilda》也沒有太大的期待,只安排了某個週三的午場翹班前往觀賞,誰知道看完之後驚為天人啊啊啊!

好戲!近年來倫敦最棒的一齣音樂劇!過去25年以來 RSC 最成功的音樂劇是《Les Miserables》,未來的25年絕對會是《Matilda》大放異彩的時代!

2012年2月13日

[演前拜票] 3/16~18 國家戲劇院 -- 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政治媽媽》

這段日子以來在倫敦最常看的現代舞團,就是我最愛的阿喀郎汗舞團、和侯非胥謝克特舞團。其中阿喀郎汗在台灣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從02年在新舞臺首次見到台灣觀眾開始,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會帶著新作品來到台灣,特別是去年初跟許芳宜合作在全歐洲巡演的《靈知》,更讓他快速地建立起在台灣的劇場觀眾和舞迷。但台灣觀眾比較不熟悉的侯非胥謝克特,在倫敦的知名度和關注度絕對不在阿喀郎汗之下!


2011年8月6日

2011.07.07 亞維儂OFF外圍戲劇節

2011 亞維儂OFF外圍藝術節


為了能跟老同學和新朋友碰面,繼上次一夜來回比利時之後,我又再度完成了一趟瘋狂的週末來回法國亞維儂之旅。幾位在台灣的朋友,對我這趟匆匆之行相當羨慕,我則故意帶著炫耀的語氣說:「你們在台灣還不是三不五時就去礁溪泡個溫泉,一個小時多的路程,差不多意思嘛!」氣得他們牙癢癢。

2011年7月25日

2011.04.02 Gnosis

Gnosis
by Akram Khan Company
at De Bijloke Muziekcentrum Gent


Featuring
Fang-Yi Sheu 許芳宜


這個部落格的忠實觀眾們(疑?有這樣的人嗎?)可能會眼尖地發現,若將我的所有文章以演出團體來分類統計,則屬於阿喀郎汗舞團的文章最密集;更仔細一點的朋友可能又會發現,一年多前(2010年4月)Gnosis(中文譯名為《靈知》)這支阿喀郎汗近年來唯一的卡達喀作品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復演[1]的時候,小弟在下我就已寫過了一篇心得(見此文)。雖然最近的確是比較忙碌,但同樣舞碼的文章現在又重複地出現,難道我已經喪失了接觸新作品的心靈了嗎?

2011年7月17日

2011.07.15 Political Mother


Political Mother - The Choreographer's Cut
by Hofesh Shecher Company
at Sadler's Wells



近日繁忙,工作和非工作皆然,雖然一直在持續觀賞各類劇場,卻無暇寫文章(這時就不得不說說我對吉米布蘭卡的無上崇敬,工作再忙碌文章產出依然 JIT),又因為我一定要照順序生文章的龜毛個性,導致這三個月下來累積了相當多稿債。這次,看完了 Hofesh Shechter 的這支舞作,我決定為它打破長久以來照時序寫文章的慣例,立即為這場震撼的表演超車。他值得!

2011年6月8日

2011.03.23 A Magic Flute

A Magic Flute
by Peter Brooks and Théâtre des Bouffes du Nord
at Barbican


Casting
Antonio Figueroa as Tamino
Agnieszka Slawinska as Pamina
Leila Benhamza as Queen of the Night
Virgile Frannais as Papageno
Patrick Bolleire as Sarastro
Betsabee Haas as Papagena
Jean-Christophe Born as Monostatos

衝著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s) 的大名,我早早就注意到了這齣戲。

2011年4月16日

2011.03.03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
at The London Palladium


Starring
Danielle Hope as Dorothy
Michael Crawford as The Wizard of Oz
Edward Baker-Duly as Tin Man
David Ganly as Lion
Paul Keating as Scarecrow
Emily Tierney as Glinda
Hannah Waddingham as Alphaba

演出結束後,朋友正好打電話來,問起剛看完的表演,我第一時間只有四個字評語:「乏善可陳。」朋友又接著問,歌不好聽嗎?舞台不漂亮嗎?女主角 Danielle 表現很差嗎?我仔細想了想,不會啊!歌還可以啊,舞台也還不錯啊,演員表現也不差啊,但不知怎樣就是很難從口中擠出個「好」字。

2011年3月3日

2011.01.24 The Children's Hour

The Children's Hour
by Lillian Hellman
at Comedy Theatre


Featuring
Keira Knightley
Elisabeth Moss
Bryony Hannah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是個劇場追星族,哪裡有大牌(好萊塢)演員我就往哪裡追,幸而 West End 也非常熱愛這些明星的光環,三不五時就有明星卡司,讓我這幾年來蒐集了不少明星,派翠克史都華、David Tennant、瑞秋懷茲、裘德洛、茱蒂丹契、琥碧戈柏、伊恩麥克林、伊森霍克。不諱言,注意到這齣《The Children's Hour》其實也是因為綺拉奈特莉和伊莉莎白莫絲,可以一次蒐集到兩位好萊塢明星的戲,為什麼不去看呢?

2011年1月26日

2010.11.11 春琴

Shun-kin

Complicite
at Barbican


Directed by Simon McBurney
Design by Merle Hensel and Rumi Matsui
Starring
Eri Fukatsu as Shun-kin
Junko Uchida as Young Shun-kin
Yoshi Oida as Old Sasuke
Kentaro Mizuki as Tanizaki
Ryoko Tateishi as Radio Narrator

讀著2009年初《春琴》首次在 Barbican 演出時,劇評家 Charles Spencer 寫的冰冷文章[1],心中頗能體會 Spencer 先生執筆時的那種違和感。倒不是因為這齣戲不好(它棒透了!),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