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歌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歌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24日

Sunken Garden

2013.04.15
at Barbican Centre
by English National Opera
Music and film by Michel van der Aa
Libretto by David Mitchell



1896年第一部電影在倫敦的劇院上映,觀眾看到向鏡頭急駛而來的火車嚇得奪門而出,那是世人第一次在劇場中體會到實境錯覺 (elusion of reality)。接著電影有了色彩、有了聲音、有了特效,人們不再有錯覺,但電影卻更加真實。2009年詹姆斯卡麥隆創造了《阿凡達》的 3D 世界,從此觀眾開始戴上 3D 眼鏡看電影,2012年李安的《少年PI》再集 3D 技術之大成,將藝術和視覺表現帶入另一個層次。於是,不僅電影在一個世紀當中排擠了劇場而成為大眾的通俗娛樂,3D 技術更成了當今賣座強片的標準條件。

2011年6月8日

2011.03.23 A Magic Flute

A Magic Flute
by Peter Brooks and Théâtre des Bouffes du Nord
at Barbican


Casting
Antonio Figueroa as Tamino
Agnieszka Slawinska as Pamina
Leila Benhamza as Queen of the Night
Virgile Frannais as Papageno
Patrick Bolleire as Sarastro
Betsabee Haas as Papagena
Jean-Christophe Born as Monostatos

衝著彼得布魯克 (Peter Brooks) 的大名,我早早就注意到了這齣戲。

2009年12月24日

2009.12.19 La Bohème

La Bohème

by Giacomo Puccini

at Royal Opera House

Cast:
Marcello Gabriele Viviani
Marcello – 2 Teodor Ilincai
Rodolfo Piotr Beczala
Colline Kostas Smoriginas
Schaunard Jacques Imbrailo
Mimi Hibla Gerzmava
Musetta Inna Dukach



上週才看到一篇衛報藝文記者Charlotte Higgins 寫的部落格文章,以她自己特別跑去柏林看Thomas Ostermeier 導演的戲 Hedda Gabler (題外話,蔡伯先生也去看了這齣,見其文) 為例,跟大家分享如何在完全聽不懂台詞的前提下,仍能盡興欣賞劇場。碰巧,才剛看過文章,馬上讓我用到了。

在她透露的眾多小撇步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將劇本、劇情、甚至對話的翻譯版本事先孰悉,我雖然沒看過<La Bohème>的歌劇英文翻譯,卻對Jonathan Larson 的<Rent>非常熟悉,每一句歌詞都可以說是倒背如流,配合皇家歌劇院座位前個人螢幕上的英文字幕,我反而是從<Rent>的角度回去欣賞<La Bohème>。

2009年3月7日

2009.03.01 Carmen

Carmen

David Freeman

with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Venue:Royal Albert Hall

Cast:

Carmen Cristina Nassif
Don José John Daszak
Escamillo Carlos Archuleta
Orchestra Conductor Peter Robinson
Orchestra Leader Clio Gould


老實說,當我看到堂皇的Royal Albert Hall 旁邊就是帝國理工學院的宿舍,還真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考慮申請IC。
RAH其實是個古典的綜合性演出場地,除了音樂會、歌劇、舞台劇之外,柯林頓演講、達賴喇嘛佈道,甚至是年度英國網球OB慈善賽都藉此舉辦。
性質上有點像台北小巨蛋??!!! 不過小巨蛋一般的評價是徹底失敗,RAH卻是個深受倫敦人喜愛的重要場地。
儘管如此,這次的<Carmen>在呈現上卻仍然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