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Giacomo Puccini
at Royal Opera House
Cast:
Marcello | Gabriele Viviani |
Marcello – 2 | Teodor Ilincai |
Rodolfo | Piotr Beczala |
Colline | Kostas Smoriginas |
Schaunard | Jacques Imbrailo |
Mimi | Hibla Gerzmava |
Musetta | Inna Dukach |
上週才看到一篇衛報藝文記者Charlotte Higgins 寫的部落格文章,以她自己特別跑去柏林看Thomas Ostermeier 導演的戲 Hedda Gabler (題外話,蔡伯先生也去看了這齣,見其文) 為例,跟大家分享如何在完全聽不懂台詞的前提下,仍能盡興欣賞劇場。碰巧,才剛看過文章,馬上讓我用到了。
在她透露的眾多小撇步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將劇本、劇情、甚至對話的翻譯版本事先孰悉,我雖然沒看過<La Bohème>的歌劇英文翻譯,卻對Jonathan Larson 的<Rent>非常熟悉,每一句歌詞都可以說是倒背如流,配合皇家歌劇院座位前個人螢幕上的英文字幕,我反而是從<Rent>的角度回去欣賞<La Bohème>。
<Rent>是我個人評價最高的一齣音樂劇,也讓我中毒最深,甚至在觀賞<La Bohème>第一幕的時候腦中仍無法控制地響起與台上劇情相呼應的旋律和歌詞,這也讓我驚訝地發現,Larson 所作的歌詞竟不可思議地忠於原劇,將普契尼和賈柯沙原本就美到發呆的歌詞重新用流行音樂詮釋,簡直就是天才,因此我要再次向Larson 致敬。
當然,這篇文章的主角,終究還是Giacomo Puccini。
普契尼和比才
年初看了比才的成名(或說幾乎是唯一)作品<卡門>,略將兩次的經驗做個簡單的比較。雖然轉念一想,這樣的比較其實不太公平,不過話說回來,藝術的比較從來就沒有公評過吧。
先來旁敲側擊一下,從場地開始說起。歌劇,果然還是應該在傳統的歌劇院中欣賞。在Royal Albert Hall 演出歌劇的缺點,除了舞池式的中央舞台實在很難把歌聲處理好之外,整個Orchestra 移到舞台後方更會讓音樂被空間吃掉。我以為上次皇家愛樂的音樂太溫潤而感情不夠,其實有可能是因為空間太大、太開放了的原故。
一個我對比才的疑問,在於<卡門>中的敘事結構碎片。當然,這可以歸咎到導演的表現手法,為單一場地而製作的創新手法難免會有不在預期之內的副作用(雖然創新的精神本身值得讚許);反觀<波希米亞人>所採用的是自1974年至今不斷搬演的經典製作,是導演John Copley 一再琢磨翻新、經得起長年的觀眾和樂評們考驗的製作,當然不可能還有存在任何可以挑到的毛病。不過,這也和音樂本身有很大的關係。說歌劇的重點是音樂而不是戲劇當然沒錯,當兩者衝突時也當然是取音樂而捨戲劇,但關鍵就在普契尼的音樂對情境的捕捉和表達能力,一曲詠嘆調抵得過千言萬語,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敘事上表面的斷層也無所謂,因為觀眾在情感上還是可以將故事串起來。當情緒有被帶著走,故事怎麼說就變得不太重要了。
這麼看來,好像是普契尼大勝,比才一無是處的樣子。其實,我是認為普契尼和Royal Opera House 大勝,但比才的音樂本身也不差,Aria 我投普契尼一票,但Overture 和March 很明顯比才的比較雋永,各擅勝場。
首演的夢魘
被烏鴉嘴Michael Billington 說中了,"First nights are often the worst nights."。
當天晚上的表演是Royal Opera House 翻修重新開幕後的第570場表演,也是這齣<La Bohème>的首演加錄影,有特齣意義,也格外重要。但卻在開演前聽到男主角Gabriele Viviani 大病初癒的消息,抱病上場的預告似乎想先給觀眾打一劑預防針,在詠嘆調"你冰冷的小手"中空洞的聲音還勉強可以接受,但在第一幕結束前的最後一個音符破嗓大走音卻還是讓休息時間全場譁然。好險,聖誕場之後的男主角Teodor Ilincai 也在觀眾席當中,在第三幕緊急上場代替搖搖欲墜的Viviani,中氣雖然充足,但可能因為暖嗓時間不夠,一開始的高音還是有點緊。所有歌聲直到第四幕才順暢,但重點歌曲都已經過了。
女聲部分則是相當完美。唱Mimi 的Hibla Gerzmava 聲音超保濕的,拋過觀眾席呈現完美的弧度,尤其是"Mi Chiamano Mimì"中的那一句"il primo bacio dell'aprile è mio"(I will have the first kiss of April)實在是提得太漂亮了!唱Musetta 的Inna Dukach 在第二幕Cafe Momus 內的表現也很精彩,飽滿且收放自如。
結語
不只音樂好聽,"精緻"是我對這個製作最滿意的部分。Royal Opera House 的宣傳中引述了以前Times 對於John Copley的<La Bohème>的報導"...when played, sung and rehearsed so well, Bohème cannot fail, nor did it.",現在看來有點諷刺,再好再精緻的戲,還是有可能因為男主角的感冒而差點毀掉。除了這個小插曲之外,一百分!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_bohè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