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

2009.01.09 Hamlet


Hamlet


By The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Venue:Novello Theatre

Cast:

HamletDavid Tennant
Claudius / GhostPatric Stewart
GertrudePenny Downie
OpheliaMariah Gale
PoloniusOliver Ford Davies
LaertesEdward Bennett
ReynaldoDavid Ajala

稀哩呼嚕莎翁劇
踏上英國土地的那一刻,就決定要狠狠看幾齣原汁原味的莎翁劇 -受夠了外文系的半吊子公演、話劇社的中文惡搞、以及雖然品質不錯卻總搔不到癢處的<夜宴><西城故事>等等。RSC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網頁) 雖然不知道和莎士比亞還剩下多少關係,不過卻是英國現存最大、而且仍然以定目莎士比亞作品為主要宗旨的大型劇團,所作的演出也都極具口碑,無論是傳統或創新皆有獨到。
夏季,大部分的劇目都在莎士比亞圓形劇場演出,這座重建的劇場曾是維多利亞時代多齣莎翁名劇首演的皇家劇院,就離我宿舍不到一百公尺,可惜復古的露天設計讓它在動輒零下低溫的倫敦冬季根本無法演出,所以冬季劇目另覓良處,今年則選在靠近柯芬園的Novello Theatre,反而就在我學校旁邊的轉角。歐~親愛的哈姆雷特陛下,輕快的曲調在我乾涸的內心唱出那滋潤了渴望劇場激盪中寒冬過後春天第一枝新芽卻被烏鴉叼走的...無限喜悅。呃,簡言之,爽。
前陣子每天放學都會路過這間戲院,看到海報的第一天就被深深震懾,一方面是大膽的時裝造型,再方面則是驚人的卡司。當我看到Star Trec企業號艦長、X Men光頭教授的派翠克史都華出現在海報上,整個就被這些驚奇的組合吸住了,(雖然當時不知道主角David Tennant才是英國人看這齣戲的重點,他在<哈利波特四鳳凰會的密令>當中飾演柯羅奇)。傳統的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碰上科幻大老和奇幻小生,再來個時光錯置以時裝呈現,到底會迸出什麼火花呢?

劇照。沒錯,那是手槍,沒錯,這是劇照。
雖然我心雀躍不已,卻忽略了一個致命的事實。就在要去看戲的當天中午,和某位友人在某家餐廳閒聊,在我難掩興奮之際,卻被她的冰棍打中:你聽得懂嗎?正要生慍時,轉念一想,還真的有可能聽不懂莎士比亞的無敵大迴圈句法。果然,整齣戲幾乎都在我每個單字都聽得懂卻怎麼也無法將句子湊成有意義的組合的情況下度過。好在對於劇情文本已經有一點背景知識和了解,才能大致跟著劇情移動。整整三個半小時當中,聽得最清楚、最入神的一句話,就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文本嘛...
因為這句話,他說得特別慢。不過,這句殺盡天下演員的一等無敵難獨白,David Tennant 的表現威壓了全場,語畢,創造了一個瞬間的真空,千人的劇院中完全沒有呼吸... 征服了這句台詞後,他的姓名,被留在第一對開本莎士比亞合集的內頁上,歷年演過哈姆雷特王子的演員,上起莎士比亞本人,下依序列著Burbage, Taylor, Betterton, Garrick, ...直到David Tennant。這是多少演員一生的夢想啊!
本來不想(不敢?!?)討論文本,因為這是自討苦吃,不過還是有感而發地想挑起一個簡單的觀察。
<Hamlet>之所以會被稱為四大悲劇之一,或許是因為全劇都充滿恨吧。最近也同時看了一齣日劇,正好可以拿來和<Hamlet>比較。(雖然拿連續劇來和莎翁鉅作相比,有點褻瀆了經典,但老實說,兩者某種程度上而言還滿相像的...)日劇中所強調的,正好就是"愛",那是包容的愛、付出的愛、原諒的愛、體貼的愛、關懷的愛、勇敢的愛,還說了,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於是,兩相對照之下,心有戚戚焉。的確不可否認,<Hamlet>中的仇恨,塑造出了壓抑、受苦、掙扎、扭曲的偉大靈魂,但那畢竟是建立在仇恨上的脆弱...
傳統和現代
至於派翠克史都華的表現,我起初以為只有平平,倒是對老國王鬼魂的表現印象深刻,回家後翻開節目手冊,才大驚發現竟然是他搭飾的,讓我對他的評價立即改觀。老國王的鬼魂是個深著古裝盔甲、面部完全空洞的角色,令這科幻大老來演,有讓人跌破眼鏡。不過除此之外,整齣戲都充滿了傳統和現代元素的激盪。以四面都是鏡子的舞台設計來說吧,這明明就是相當新銳的構想,在這齣傳統大戲裡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獨白時顯得格外空曠和孤立、宮殿內有大理石富麗堂皇的氣氛、鬼魂出現時則有真假不明的錯覺。

舞台設計模型,事實上四面都是鏡子。
服裝上的現代造型化,在王室還存在的英國奇蹟似的不會和任何劇情內容造成衝突,反而顯得理直氣壯。其實,不只是服裝,整個時代背景全都搬移到現代了,就連哈姆雷特被奉命去攻打英國,都不是率領破船爛砲,而是直升機和特種部隊!帥啊!
台詞方面也有翻新的意圖。某一段,"冰冷的空氣啃食我的皮膚,凜冽的寒風..."(忘記原文),一段繞口的台詞說完了之後,突然來個"It's SO cold!",雖然一部份是為了戲劇效果,但若能併入標準劇本,讓這齣從來沒有停止翻修的文本能繼續演化下去,今日的流行就會成為明日的經典!
想想英國也真是神奇,最古老的傳統與最尖端的流行能在這個迷樣的城市中並存...
 
稀哩呼嚕的稀哩呼嚕
人真是稀哩呼嚕的奇怪,明明稀哩呼嚕看得似懂非懂,卻硬是要稀哩呼嚕寫心得,擠了稀哩呼嚕快兩千字的稀哩呼嚕廢物。其實不過就是稀哩呼嚕的自我餵食,那就通通稀哩呼嚕吞下去吧!
後記 - 2009.03.08
Patrick Stewart 以他在此戲中的演出,贏得了2009 Laurence Olivier Award 的最佳配角獎。有趣的是,在提名名單之中的四個人選都是出自於經典文本的戲劇,<Ivanov>、<The Norman Conquests>,但光是<Hamlet>就出了兩個人!! 另一位是飾演Polonius 的Oliver Ford Davies。其實看到這個名單,心中已經可以開始偷笑,四個提名人當中<Hamlet>就占了兩個,想當然評審一定超喜歡<Hamlet>,所以一定是<H>得獎;接著,<H>的兩個人當中,又會是誰得獎咧?答案其實很清楚:第一位,一人飾演兩角,兩個角色都有重量、有戲分、表現上有對比,分別是前後任的國王;第二位,是那個國王的小秘書。這不是很明顯嗎!
來這套!難怪Olivier Award 的收視率比起Tony Award 差太多... (笑死)

3 則留言:

  1. As a faithful reader of my blog, you would see this and you would agree this, I guess, sis.
    I left out a sentence from the text intentionally. "Love is the ultimate salvation."
    Do you not?

    回覆刪除
  2. david當初紅的原因應該是因為doctor who~

    回覆刪除
  3. 謝謝樓上匿名者的補充!
    真沒想到這篇陳年文章竟然還有人會看!
    趁這個機會更正一下這篇文章中一個非常大的錯誤:RSC 跟莎士比亞圓形劇場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組織,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我當年看到兩者劇組中的understudy有重複出現的名字,就以為是同一個組織,事實上那純粹是演員個人的跨刀。
    RSC全年幾乎都有製作,只不過通常在夏季的倫敦觀光旺季比較少去擠West End昂貴的戲院檔期。今年(2011)更是會專注在Stratford-upon-Avon大本營,密集在剛落成、造價1.1億英鎊的新劇院推出新製作。
    圓形劇場則只有夏季有製作,冬季就休耕囉,只剩博物館和劇場參觀。
    建議來倫敦觀光的朋友兩者都分別去體驗一下。

    回覆刪除